06
JUL
2025
喜歡油畫但看不懂印象派|2025台北展覽・富邦美術館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賞析
第一次到2024剛開幕沒多久的台北富邦美術館
先前是觀賞「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結果《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也剛開展
就順勢一起看了
不是美術科,只是從小在眾多事項中僅對畫畫有些許興趣
初次覺得畫作帶來的藝術震撼是來自於國小三年級的班導
她是我人生中唯一的好老師代表
她時常帶著她閒暇時間畫的畫作來學校
到現在過了二十多個年頭
依稀記得詢問老師,老師告訴我這種顏料是“油畫”
造就往後我對畫作有著欣賞的興趣
但我不是本科也不是那麼熱愛研究藝術歷史XD
所以對於印象派真的不了解
大概就只知道梵谷、莫內和睡蓮、這種有名的藝術家或作品哈
克勞德・莫內 - 睡蓮 1908
特別查了一下莫內屬於印象派中的始祖
這次展期最大吸引人的點就是睡蓮有來參展吧
睡蓮是莫內晚年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畫作
不過這次富邦美術館裡的展覽畫作中是沒有梵谷畫作的唷
倒是展區外的周邊商品有一堆梵谷周邊XD
印象派是19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派流之一
比起在工作室揮灑畫筆
這些重要的畫家們走出戶外開啟新的畫作模式
突然覺得或許在墨守成規的時代中
要做出改革的人真的背負許多壓力吧
可能不是說我看不懂印象派的魔力
而是我的年代太自由了,所以我用一般的眼光去欣賞作品而已
但我的概念一直也是藝術本來就是不是看懂的
而是去感受
參觀展覽本來就沒有去歸類作品好壞之分
就是真正的純欣賞而已。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我當然還是有被幾幅畫作給吸引
就僅是一個觀看時被撼動的感覺
突然也慶幸自己不是美術班,不然也太多美術歷史要去考察了吧XD
溫斯洛・霍默 - 冬季海岸 1892
描繪緬因州寒冷冬季的海邊景色
雪地、裸露岩石與翻湧浪潮交錯,營造冷冽氛圍
畫作左下角還有些許腳印的痕跡
查爾斯・弗朗索瓦・道比尼 - 約納河上的橋樑(黃昏) 1875
這條河據說是畫家經常取景的地點
查爾斯原來和莫內後來還是好友!
朱利安・杜培 - 割草者 1886
這幅割草者是我印象深刻之一
顏色深邃鮮明,整個畫作看起來栩栩如生
色系飽滿讓主角很立體且具有生命力
很喜歡這幅。
阿爾佛雷德・史蒂文斯 - 母親 1870
最早將日本元素融入畫中的藝術家之一
這幅母親畫作讓人感到溫暖
色彩飽和度也十足
母親抱著孩子的畫面充滿愛
非常讓人停駐觀賞
約翰・辛格・薩金特 - 凱瑟琳・蔡斯・普拉特 1890
美國重要的肖像畫家之一
這幅原來是畫作女主的爸爸請薩金特創作的肖像
讓我停下腳步觀看起因是背景採用繡球花
繡球花色調和女主很協調
畫作整體讓人感覺很輕盈
約翰・亨利・塔胥曼 - 瀑布 1890
查爾德・哈薩姆 - 雨天的哥倫布大街 1885
這幅作品也是我在印象派中很喜歡的一幅!
雖然色調是比較昏暗一點
但看起來更有不同氛圍
馬車上的背影看起來有孤寂的感覺
整體看過去就馬車多一點立體感
但背景的建築物卻也不失吸睛度
喬治・英尼斯 - 樹林中的池塘 1892
弗蘭克・韋斯頓・本森 - 娜塔莉 1917
因為色調也讓我看許久的畫作
據說主角娜塔莉是藝術家本森的好友的好友XD
也就是好友請本森幫忙畫下娜塔莉啦
反映美國新時代女性的自由及自在形象
德威特・帕夏爾 - 隱士溪峽谷 1910-1917
美國畫家
這幅作品起源是聖塔菲鐵路公司
邀請帕夏爾到剛開放的大峽谷觀光景點進行作畫
我沒有看過壯碩的大峽谷
因此也看了許久這幅作品
色彩呈現出的光線讓畫面很美。
約翰・亨利・塔胥曼 - 黃石的急流 1890-1899
跟上面『瀑布』是同一個畫家
這幅居然是受黃石公園邀請所創作的XD
覺得塔胥曼好會將大自然的“水”畫得維妙維肖
這邊算是一個可以拍照留念的小區域
不得不說,富邦美術館弄得挺好的
光是紅色電梯就像一件藝術品
看起來也挺像某種電影裡的裝置哈
白色建築的富邦美術館,
在風光明媚的早上來會讓人感覺心情好
在美術館門口應該也能拍許多美照吧:)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Frontiers of Impressionism: Paintings from the Worcester Art Museum)
展覽期間: 2025年6月11日~2025年9月29日(週二休館)
展覽時間:11:00~18:00(17:30最後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展覽票價:全票NT450|台北市民優惠NT350|愛心票NT220
其他優惠票價請看富邦美術館官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