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FEB
2023
【建築美學】解構主義建築詳細資料篇|國外旅遊特色建築|解構藝術設計理念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sm)是一種哲學和文化理論,源於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的思想,該思想主張在任何文本或概念中都存在著內在的矛盾和不一致性。解構主義關注語言和符號的運作方式,試圖揭示其中的隱含意義和權力結構。
解構主義建築(英語:Deconstructivism)則是是一個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思潮。
特點是對建築整體的破碎化、解體化,通過外觀的處理,運用非線性或非歐幾里得幾何的設計,來形成建築元素之間關係的變形與移位,譬如樓層和牆壁,或者結構和外廓。
解構主義建築的形象特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非線性的形態:解構主義建築的設計形態通常是非線性的,強調幾何造型的不規則性,採用曲線、斜線、弧線等非傳統形狀。
2.重構的結構:解構主義建築不同於傳統建築,其結構和構造被“解構”後重新組合,強調視覺效果和材料本身的特性。
3.複雜的外觀:解構主義建築常常使用高科技材料,如金屬、玻璃、鋼筋混凝土等,創造複雜的表面效果,同時也注重外觀的可持續性。
4.突出的空間效果:解構主義建築不僅僅是單純的建築,更強調空間的使用效果,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室內外空間結合。
超越現有的建築構圖原理
解構主義建築是超越傳統建築構圖原理的一種設計思潮,強調的是從建築結構、形態、空間等多個方面的自由創新和變異,不受限於傳統建築學的束縛,通過解構、重組和拼貼,打破傳統建築形態的規律性和線性結構。
傳統建築的構圖原理主要是基於幾何學和比例原則,強調平衡、對稱和序列感,通過規則的構成和對稱的安排來表達建築的穩定和秩序。而解構主義建築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稱的顛覆、結構的解構、形態的變異等創新概念,突出建築個性、藝術性和科技性的元素,同時也強調空間的使用效果,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室內外空間結合
因此,解構主義建築的設計思路超越了傳統建築的構圖原理,突破了傳統建築形態和結構的限制,創造出更具個性和自由的建築形態和空間效果。
歸納總結
解構主義建築的形象特徵突出的是創新、非線性、不規則的設計形態,通過結構、材料、視覺效果、空間等多個方面的設計,強調個人化、藝術化和科技化的元素。
普立茲克獎小介紹:
普立茲克獎是全球名聲最為卓越的建築獎,每年由專家所組成的獨立評審團,將獎項頒發給在世建築師,其宗旨為:「所表揚的在世建築師,其建築作品能展現出天分、遠見與奉獻等優點,並透過建築藝術,對人類與建築環境持續帶來重大貢獻。」普立茲克獎是在1979年,由普立茲克家族透過凱悅基金會而成立。
yoki最愛三個世界經典建築代表作品
札哈·哈蒂Zaha Hadid
維特拉消防局Vitra Fire Station (脫離紙上談兵第一個被看見的作品)
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ig
蓋瑞住宅Gehry Residence(第一個被看見的作品)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西雅圖市立圖書館(創立oma第一個經典的作品)
名子 |
稱呼 |
代表作品 |
札哈·哈蒂Zaha Hadid |
當代最優秀的「解構主義大師」 |
亞洲地區 全球地區
|
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ig |
建築界中的畢卡索 |
1鈦金屬打造的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
被譽為「能讓建築歌唱」 的庫哈斯 |
1葡萄牙波多音樂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