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NOV
2021
【宜蘭 農村再生計畫】內城社區|結頭份社區|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永續農村 低碳旅行 |坐鐵牛力阿卡漫遊鄉鎮風光 大樹下學歌仔戲 手工筆製作 一日遊
農村不只有純樸的風光,熱情友善的人們,還有好玩的遊程,
這次參與宜蘭縣農村再生計畫,暢遊宜蘭員山的兩大社區,內城社區及結頭份社區,
運用當地特色扭轉過往印象中老舊的社區形象,並開設農村再生工作坊,
設計了富含教育意義的低碳旅遊行程,可以感受農村特色文化,
也有小朋友喜歡的木製模型手作體驗,文青們在大樹下學歌仔戲,
吃貨們不能錯過的特色風味餐並了解低碳循環農事體驗,
希望讓大家能夠感受永續農村的不同面貌。
同時我們還造訪當地已富有盛名的觀光工廠-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除了有網美必拍的彩虹傘步道,還能感受用心養殖的水草生態池,
讓大家了解水草對於生活的重要性,最後還能製作自己專屬的筆帶回家,
這是以漂流木或廢棄枯枝製作,也讓遊客從遊玩的過程當中,
意識到綠建築的價值並培養深刻的環保意識,
這樣豐富的行程,絕對要手刀來參加。
行程預約專線:0912-455-825(Poca)
mail:poca9516@gmail.com
早上我們來到了宜蘭內城社區,等待我們的是鐵牛力阿卡,
在民國5、60年代時,俗稱"鐵牛"的耕耘機,
是農民們必備的機械工具,動力只有五匹馬力,
導覽老師手上拿的就是鐵牛車的啟動鑰匙,
隨著時代演進遭到淘汰,於是內城鄉的農民發揮創意,
將鐵牛和日語裡的"力阿卡"也就是人力手拉車結合,
組裝成鐵牛力阿卡,有點像是小型變形金剛的概念。
雖然因為動力的關係,沿路會發出"搭拉拉"的聲響,
不過卻不刺耳,反而覺得挺有意思,也可能因為是人力的手拉車,
所以坐的時候,會有點上下震動,大致上還滿平穩,
從這樣的視角感受內城的田野風光,反而有種特別的感受,
不僅符合當地農村特色,還有低碳旅行的意義。
我們第一站來到將近400歲的大樹公,因為前陣子的颱風讓部分的樹木倒塌,
感覺好像在玩闖關遊戲,這棵是茄苳樹,枝繁葉茂,樹幹相當壯碩,
現場看起來挺震撼,有至少十來種綠色藤蔓植物纏繞,
又因為樹木生病再經過包覆之後會有樹瘤,生長的形狀剛好就像各種動物,
只能說像不像三分樣,七分靠想像,至少我是看出了馬、猴子和大蜥蜴。
一路搖搖晃晃來到大坑休閒漁場,門口有座橫跨河塘的小橋,
河裡的小魚只要看到有人拿著草過來,就想跳起來吃,十分有趣,
由於這裡的水源清澈,培育出成群無毒的香魚跟鱘龍魚,
還有貪吃的鯉魚,只要拿起魚飼料,就會發現魚兒完全會追隨著食物的方向游動,
因為數量太過龐大,有些魚怕吃不到,還施展了輕功水上漂,
從別的鯉魚身上彈跳過來,讓我們嘆為觀止,
導覽老師帶我們走到漁場的後方,指給我們看兩山的交界,
很可惜下雨起霧,能見度沒有那麼高,不然可以看見神似睡觀音的山峰,
離開前老闆還盛情招待自家種的櫻桃,因為是從冷凍庫拿出來,
有點像是在吃酸酸甜甜的冰棒。
當鐵牛力阿卡行走在鄉間小路,突然天公作美,雨停了,
導覽老師剛好更清楚指出了觀音的位置,
當然我也不能放過這個機會與鐵牛力阿卡拍美照,
前往太陽湖,會先在空地下車,因為途中是上坡地,
鐵牛力阿卡需要一鼓作氣上去,中間不能停留,
怕如果會車,會有倒退滑的風險,
經過的廟宇,供俸的是附近泰雅族過世的族人,
以前常有部落決鬥出草,所以都會在這裡祭祀,
以往廟宇就算是供奉往生者,也都是漢人,第一次聽到是原住民部落族人,
祭祀的供品也是以部落習俗香菸、檳榔、米酒還滿特別。
以前居民都說是蟳鉗埤,因為形狀神似蟳腳,
官方則稱太陽湖,賞鳥協會都叫鴛鴦湖,
冬天候鳥來過冬,尤其是鴛鴦都會來這裡優游,
遊客則會說這裡是愛心湖或情人湖,心型滿起來就是滿水位,
原本說到埤塘,都會先想到望龍埤,沒想到原來還有個太陽埤。
過往的內城國小,因為少子化廢校,現在則是不老學校,
外觀還有類似變形金剛的大型機器人,遠處還有一整排鐵牛力阿卡,
由於不老學校大部分都是輕微失智的老人家在這裡上課,
學校一個月也只收400元的費用包含午餐,需要基金跟福利金,
於是在這裡開設商店,所有愛心廠商跟社區合作,回饋折扣,
專門用於社區建設,也會有長輩製作的一些作品,
門口三隻可愛的娃娃像是歡迎遊客到來,
走進去,牆上有逗趣的貓咪畫作,好像來到藝術畫廊,
也有擺放小學課桌椅跟黑板及小朋友戴的學生帽讓大家自由拍照,
商店裡的斜肩背包、貓咪雨傘、遮陽帽...之類的商品,
其實都很時尚,也讓人升起濃厚的購物慾,還有一些有趣的童玩,
剛好把手中的五倍卷都買光了。
手作教室有社區媽媽教我們怎麼製作木製的鐵牛力阿卡筆筒DIY帶回家,
其實就是直接組起來,並且在每一面都塗上黏膠,稍加固定即可,
這樣一台模型車擺在家裡當裝飾也很棒呢!
中午我們到了結頭份社區,這裡也有一棵大樹,已經有1千歲了,
經過兩次颱風讓它的身形變得比較纖細,據說在最健壯的時期,
樹高有14公尺,樹冠則達30平方公尺,樹圍則是9.4公尺,
當地人認為有神靈依附,加以膜拜,因此被稱作"大樹公"
以往大樹公下是歌仔戲表演的地方,叫作"本地歌仔",是最傳統的表演型態,
也是歌仔戲創始者歐來助教戲的場所,可說是歌仔戲的發源地,
這裡還有不少傳說,像是當初漢人在開拓時期,就曾在大樹上架設瞭望台,
監視原住民以防被襲擊,二次大戰末期,更是停放了從北機場來的三座軍機,
以躲避美軍的轟炸,這些傳說都讓結頭份社區增添幾分傳奇的色彩,
歌仔戲老師現場教我們用身段及手勢表達你、我、他,
只是手腳不協調的我,老是跟別人做的不一樣,
能近距離接觸歌仔戲,也是很棒的體驗,下次如果能著裝學戲,應該更有意思。
此外,結頭份社區是綠能再生及循環經濟的最佳示範,
他們原先種植許多竹筍,採收後會把老竹砍掉再燃燒造成空氣汙染,
成立低碳學習工作坊之後,由社區的志工把老竹破碎並收集各家的廚餘,
再用發酵桶製成土壤改良劑,除了能妥善處理農業產生的廢料,不再造成空氣汙染外,
還為友善耕作帶來更高價值的養分肥料,因為有這樣的成功案例,
也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和農民投入,一起為綠色生活投入更多心力,
現場參觀時,也發現他們的廁所和外面的不太一樣,是直接排入發酵槽跟尿液收集桶,
不是用水沖,而是手動旋轉攪拌器,讓農業廢棄物跟糞便充分混合,
達到微生物快速分解的效果,不但能大幅降低臭味,
還可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成品又能做為社區有機肥料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中午用餐,吃的是農村廚房割稻飯,聞的到柴燒的香氣,
這裡是以在地採摘並施以友善農法肥料種植的鮮蔬,還有宜蘭當地的風味特色菜為主,
菜色有宜蘭傳統風味菜 糕渣,以前用雞油去炸,外熱裡面特別軟,
現在經過改良,反而沒有以往的風味,想再吃到傳統美味,真的要到鄉村才有機會嚐,
熱呼呼的雞油飯,吃第一口就感覺回到了阿嬤家~
春捲是因為隔壁村做了很多韭菜,於是便拿這些韭菜來炸春捲,咬一口香氣十足,
三層肉一定要沾宜蘭當地手工醬油做的五味醬,甜甜鹹鹹非常好吃,
宜蘭的芋泥其實是一道福州名菜,裡面會加花生粉提味,並用豬油去拌才會香,
撒上香菜一方面是點綴,一方面提味,不過我覺得不加會更好XD
綠竹筍做的涼筍跟麻竹筍做的筍湯,吃起來脆又香甜,
西魯肉在以前原本是菜尾,要煮的時候會勾芡,
加上竹筍或大白菜,再加蛋酥,傳統都是用鴨蛋酥,
宜蘭早期很多鴨蛋製品,甚至有鴨蛋糕,可惜現在很少有地方在賣,
經過改良的西魯肉,料很豐富,我覺得就像是宜蘭限定版的佛跳牆,
社區自己做的臘肉,可以切大蒜一起享用,起鍋時再撒上紅露酒,吃起來特別香,
木瓜、仙草凍、芳香萬壽菊..等,也是社區用自己的肥料栽種,吃起來都非常鮮甜,
尤其是仙草凍的仙草要先曬乾,放到隔年,
拿來煮仙草湯再用大灶去熬,就會多了柴香的味道,
在導覽老師的講解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可以了解宜蘭的食之文化,
二方面也能更加明白友善耕作土地的重要性。
用完餐後,我們開始有機香草盆栽DIY,
作法也很簡單先是將廢棄的寶特瓶剪開並在兩邊穿孔,
穿好繩子,放入土壤及香草就完成囉!
其實綠色低碳生活,是農村再生計畫的主要目標,
不只在旅行的過程帶給遊客不同的樂趣,
也希望藉此感受綠色植栽療癒的無窮魅力,
離開前,工作人員用友善農法肥料種植出的甘蔗,打成的甘蔗汁,
讓我們在味蕾留下一抹香甜,才一一不捨地離開。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位於宜蘭員山的尚德社區-勝洋水草休閒農場,
這裡是從民國56年經營到現在,
原本生態池在老闆還沒收購前,規劃拿來養鴨,
老闆擔心會破壞生態,便承租下來,裡面種了很多的水草,
6年前甚至有水雉飛來繁衍,最近還有看到5隻水雉寶寶,
幾年前國家地理頻道的冠軍照片就是在勝洋水草休閒農場拍攝,
其實水草跟人類的文明息息相關,食衣住行都有機會接觸到,
像水稻就是水生植物,葉子有菱有角蒸起來很好吃的菱角,
四神湯裡的食材-芡實,還有像是筊白筍、蓮藕、水蓮都是從水裡長出來,
民俗文化中,每逢端午節就會插在家門口的菖蒲,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門懸蒲劍斬千邪,傳說可避邪,
實際則有驅逐蚊蟲的作用。
全世界有名的埃及沙草,是埃及人用來造紙的材料,
比蔡倫造紙甚至早了2500年,
拿來做花材,俗稱"水蠟燭"的香蒲,蒲黃可做中藥材,
成熟之後會像棉花爆開,可以當火把使用,葉子編織成團,
還能做成墊子或袋子,經過勝洋水草休閒農場老闆的詳細解說,
我們才知道原來水草跟人類的生活真的是緊密結合。
接著我們參觀了全台灣最綠的綠建築,老闆說在蓋的過程中,
除了結構使用的鋼筋之外,其他都是用在地建材,四周的玻璃很透光,
能夠節省用電,附近也蓋了太陽能發電廠發電,
這棟綠建築最主要是用來種水草、養殖紅蝦,老闆養過許多動物後,
發現在宜蘭養蝦最適合,池裡撈起的大紅蝦原本品種是藍色,
透過育種的方式,慢慢變成紅色,可以當成寵物養在家裡,
兼具觀賞性和食用性,據說吃起來也很鮮美。
沿路走到木工藝品展示區,這裡有印章、筆、卡林巴琴、木碗..等,
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購買,或者乾脆DIY一枝專屬自己的筆,回去做紀念。
穿上工作圍裙,來到木工車床前,我們拿著銀色金屬套件及砂紙,
要先做好修圓的動作,所有美麗的藝術品都是需要經過細心打磨的,
這台機器除了修圓之外,還能做偏心軸,讓作品變成橢圓形,
或是夾對角塑造如鴨嘴的樣貌,做出來的形狀跟紋路都不一樣,
由於我們是初體驗,還是認真的做好基礎修圓即可,
經過幾次精修完成,再透過機器將套件壓好固定,
最後雷射上字,1枝專屬自己的筆就完成囉!
老闆說我們今天用的材料是綠檀木,在自然光照射下會變綠色,
拿到陰暗處就會退回原本的顏色,不過如果在自然光放置太久,
有可能變太綠就退不回來,也不要讓太陽光直接照射,
不然木頭會有碎裂的風險,如果希望能讓木製品更好的維持樣貌,
上一層硬蠟不但有拋光效果,也有保護作用,讓木頭不易碎裂。
如果想嘗試其他的DIY木工體驗,也有卡林巴琴或對戒可以選擇,
老闆說之所以選擇做筆,是因為宜蘭的漂流木很多,
有的甚至都是很好的檜木,平常沒有用到都是燒掉或打碎,
其實非常可惜,拿來做成筆之後,讓木頭有二次利用的機會,
使用的人也能感受木頭的顏色及氣味變化,
是兼具實用、教育意義又環保的手作體驗。
經過宜蘭農村再生計畫一日遊體驗,我們充分感受到每個社區用心設計的遊程,
賦予了活化社區的功用,讓原本老舊的社區,用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
藉由內城社區的鐵牛力阿卡漫遊低碳旅行,結頭份社區的廢料變肥料循環再生,
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的生態池和綠建築,在感受遊玩樂趣的同時,也能體會環保永續的重要性。
雁行天下遊台灣 Joyvel in Taiwan 粉絲團👉連結
行程預約專線:0912-455-825(Poca)
mail:poca9516@gmail.com
想"發露"帆帆貓的最新旅遊資訊就卡緊來按讚啦~
(不要忘了讚之後要到粉絲團設定成接收全部訊息喔)
喜歡帆帆貓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幫忙在文章標題下方點讚及分享,這是我po文的原動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