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AUG
2021
質感美學多用途鍋具推薦~百典生活管家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4L大容量設計快速料理輕鬆上菜|李子醬做法|白木耳飲食譜|鳳梨香菇雞湯|蒜香鮭魚|時蔬臘腸炒飯
戀上質感美學精品多用途鍋具推薦~百典生活管家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
空燒450度不爆鍋、4L大容量設計 、一鍋燉全雞都不是問題
李子醬做法、白木耳飲食譜、鳳梨香菇雞湯、蒜香鮭魚、時蔬臘腸炒飯
每一道陶瓷鍋食譜都難不到我,方便好料理的鍋具是我的神助手
蒸、煮、炒、燉,樣樣精通,鍋具外觀高顏值,看了賞心悅目
快速料理還可以直接端上桌,是高CP值的鍋具、也是餐具!
就連我公公都稱讚說,這咖鍋有夠水、一定很好用(長輩說的對)
我跟好友說,這段時間是我從小到大煮最多次飯菜的日子
若是能夠擁有一咖好的鍋具,不僅能讓家人愉快的享受美食
還能節省煮婦料理的時間,快速上菜不求人,輕鬆當廚神!
我有多用途的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幫我快速料理一日三餐
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 (魅力紅) 容量4L
鍋子底部尺寸20cm,但容量很夠、適合現代3~5人的家庭使用
有活力橙、魅力紅、抹茶綠、硃砂紫,四種漸層色可以選擇
現在下訂單有送矽膠鍋鏟1只,記得下訂單時備註鍋鏟顏色喔
鍋鏟有"紅、粉紅、黑、綠",四種顏色可以選擇
也就是說,購買一咖陶瓷鍋,連鍋鏟都幫你準備好了
不用另外花錢購買鍋鏟,真的很貼心,讓我料理更方便!
陶瓷材質,無毒、不含金屬成分,容易清洗!
厚實鍋蓋,保留食材原汁和水份、不易蒸發;
曲線手把,人體工學設計,提放方便又輕鬆;
釉面設計,光滑好清潔、菜渣髒污不殘留;
耐熱鍋底,均勻受熱不爆鍋、安心使用無負擔。
寶貝女兒和心愛的老公說肚子餓了,做為一名合格的人妻、人母
兼具自以為是料理大師,系上圍裙,進廚房開始做愛心料理
文末附完整的料理影片
平民燕窩 – 銀耳紅棗枸杞湯
簡單易料理、養生美顏的甜品
食材:白木耳/銀耳1大朵、紅棗10顆、枸杞1把
水2000C.C.、冰糖或蜂蜜 依喜好適量添加
料理步驟:
白木耳泡水30分鐘,清洗乾淨,修剪黃色硬耳
一部分剪成小朵,放入果汁機加1000毫升水打碎,打成白木耳泥;
另一部分白木耳、和白木耳泥一直放入陶瓷鍋中煮
加入1000毫升的水,滾沸後煮20分鐘
再加入紅棗、枸杞,小火燜煮1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
溫熱或是冰起來都很美味,宅在家也能吃到養顏美容的甜品
不愧是平民的燕窩,口感細緻綿密,還真的有點像燕窩~哈~
李子醬
食材:紅肉李子5斤、冰糖100克、水1000ml
紅肉李子洗乾淨,曬乾水份,用小刀去核切塊
放入果汁機,並加1000ml冷開水,攪碎成泥狀
倒入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直接中火煮滾後轉小火
一邊煮一邊攪,煮20分鐘後再加入冰糖,再煮10分鐘就完成了
用4L大容量的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煮醬,不沾很方便
煮了這麼一大罐的李子醬,只花了50元,真的很划算啊
這是我第一次做李子醬,沒想到一次就成功,酸甜可口
直接吃也很好吃,當成果醬、或是加冰塊稀釋喝也很不錯!
煎鮭魚
食材:鮭魚、蒜頭、鹽巴(多吃鮭魚,效果媲美魚油喔)
鮭魚退冰擦乾水份~雙面抹鹽巴,蒜頭切片備用
先煎鮭魚,煎至金黃色澤時,翻面繼續煎並加入蒜頭
食材都煎至微焦時,就可以出鍋了~簡單美味、營養豐富
時蔬炒飯
食材:冷飯、紅蘿蔔、洋蔥、高麗菜、臘腸、醬油、鹽巴
紅蘿蔔、洋蔥切碎,高麗菜切細絲、臘腸切細丁
冷鍋熱油後,先爆香紅蘿蔔、洋蔥,炒半熟時加入高麗菜
並加入臘腸翻炒入味,添加適量醬油、鹽巴
最後加入米飯拌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真的很簡單!
對於挑食的孩子,不喜歡吃蔬菜的老年人,這樣吃才會維持飲食均勻
不方便出門沒關係,在家自己做時蔬炒飯,美味健康、營養豐富
香菇鳳梨雞湯
食材:鳳梨醬2大匙、土雞肉半只/一整只
乾香菇10朵、老薑1小塊、水以蓋過食材為準、鹽適量
香菇以冷水泡軟,雞肉切塊汆燙約2-3分鐘撈起備用;
起鍋,放入雞肉、薑片、鳳梨醬、香菇、加入蓋過食材的水
中火煮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就完成了
雞肉軟Q細緻、不才不爛、湯頭香甜美味
就算是不會煮雞湯的人,也可以輕鬆料理,快速上菜喔
有了多用途的陶瓷鍋,料理真是輕鬆又方便!
上菜了,一鍋多用途,大容量設計料理又方便
不用餐餐叫外賣,廚房菜鳥、零技術輕鬆上手
居家質感美學精品級鍋具推薦,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
幫我快速料理一日三餐,愛家人先填飽家人的胃
日式漸層琺瑯陶瓷鍋https://ceramics.bplife.com.tw/
附上完整的料理過程,看影片更有感喔!
料理影片看這裡:https://youtu.be/0L6RyL13HFk
白木耳飲食譜、李子醬做法、鳳梨香菇雞湯、蒜香鮭魚、時蔬臘腸炒飯
我不是廚神,也能輕鬆當廚神,愛家、更愛宅在家做美食!
本文為本人親自試用過後之體驗心得,
無廣告意圖(非商業性質)僅供參考、無推銷之意。
產品成分及功效說明引用商品官網(含粉絲團)所載,不等於宣稱具有療效;
每個人體用習慣、體質不同,實際效果依個人體驗為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