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NOV
2020
『登山Let's Go』悠閒散步峽谷散策去@暖東峽谷
又是一陣子沒更新 今天不說廢話 直接補寫暑假出遊的心得
暑假的炎炎夏日 根本沒有一天能離開冷氣 但假日總還是要出門走走呼吸新鮮空氣
今天的地點就直往暖暖的暖東峽谷去囉~~ 常常看到網路有人介紹 但卻從沒去過
今天就來個輕鬆散策遊~~暖東峽谷裡面有停車場 今天 剛好沒什麼人 運氣好有停車位
停好車後便直搗黃龍 直接往裡面走囉~
橋頭居然是龍頭造型耶 也太酷了
暖東峽谷內的步道示意圖 小小一圈 有著許多特殊的景觀 又可以玩水 個人覺的這園區 非常的輕鬆愜意
今天豬隊友出場 所以必須找最輕鬆的步道 不然又要被罵了
過了拱橋後 發現一處平坦可玩水處 大概離大門口只有5分鐘的路程
結果這父子女三人就說 不要走了 要在此玩水~~
扼~~那我們大老遠從板橋跑到基隆是為那樁?
三人耍賴不肯走 只想玩水 老木我只好自己一個人踏上旅途
一個人的旅途其實也挺自在
暖東峽谷內的林相挺優美的 又比較少遭到人為地破壞
林蔭小徑 不知下一個轉角會通往何處呢?
走到一半 扼~~~看到這個 我真的有被驚嚇到
看起來好像~~往告示牌一看 沒錯 的確是先人的骨灰罈
告示牌內容如下:
萬善洞
臺灣人昔由閩粵橫大海入荒陬,臨危禦難,長殖於斯,惟眷念故土無時或忘,死時歸葬故里為唯一願望,因而撿骨回鄉認祖歸宗,遂成習俗。
屍葬約兇葬,待經過一定時間,撿骨裝進金斗甕,擇吉地再葬謂之吉葬,俗稱「做金」,俗信「九葬九遷,十葬萬年」,若一時吉地難覓,或手頭不寬裕,暫時在山野挖一窟寄存曰:「寄金」,以待覓得吉地,擇日再葬。
無人認領之叢葬屍骨由鄉紳衿聚資集葬即所謂「萬善同歸」或俗云「有應公」或「老大公」,單獨無後之屍骸,地方善士亦爭先予以撿骨裝入金斗甕,暫寄山窟以待認領,久之鄉人膜拜,靈應有驗就香火不斷,稱為金斗公,畜牧業者盛祭之奉為守護神。
惟此種風俗,因時代變遷及交通之發達已鮮有再見,暖東峽谷內有主無主金斗共六十二個,為本市少數僅存之景象,為開發暖東峽谷風景區,原擬遷入南榮公墓納骨塔中,茲因市議會決議為讓後人知曉先民有此慎終追遠之良俗應予美化保留,本府乃於癸酉年元月鳩工改善,並撰此碑以為市民瞻仰井祀。
基隆市政府
八十二年元月
記得以前上歷史時就有講到 清朝時要過來台灣開墾的移民 必須搭船渡過有黑水溝之稱的台灣海峽~
古時的台灣海峽 海相非常凶險 常常一個不小心 便會有翻船的危險
若客死他鄉 手頭又不闊綽 又無家人可幫忙處理後事 只能等屍骨風化後撿骨入金斗甕中
看到這些記載 不便感到十分唏噓 想來這景象 大概也不多見了 讓我想起了 福建 江西 鄉下地方 還有的懸棺文化
基隆市政府要讓大家了解古代這種慎終追遠的習俗 固然是好 可~~夏天來到此處 心裡總是覺得有些怪怪的
畢竟裡面擺放的也是先人的遺骨呀~~
拍攝照片之後加速離開~~
步道隨即越變越窄
旁邊有潺潺溪水 夏日炎炎 走入森林 伴隨潺潺小溪 耳邊不時傳來鳥語嘰嘰喳喳
走入山林 其實也是很愜意的
突然見到一大片特殊的片岩 好是壯觀
繼續往前觀賞峽谷地形
園區內第二座小拱橋
此處就可以看到許多大石頭 應為溪水上游
此處可以仔細觀看山壁的紋理與變化
步道旁發現一顆高大的樹木
原來是九重吹 它的另一個名字比較有名 叫九丁榕
順著步道 會經過這座石砌土地公廟 這座土地公廟建於大正四年 (1915年)豈今也有百年的歷史了
不過 為何要幫原本質樸的土地公廟上紅色油漆???實在讓人費解
但其實這條道路 也是淡蘭中路的其中一段 其實往十分的方向還有一座更古老的嶺頭土地公廟喔~
土地公廟旁邊有一條小溪 過溪之後往上可抵達大菁農場
往上即可抵達大菁農場 看看時間還早 就來去探險一下
走到此處發現淡蘭古道的指示牌
大菁農場 門口有椅子提供過路的登山客休息
但是農場養的狗有點兇 我回程走錯路 被狂吠好久
今天的天空好藍好晴朗
走到這邊 想想也該回程了 雖然兩小有的玩就會忘了娘
回程走在峽谷旁 溪瀑所濺出的溪水 打在身上 好是涼爽
駁崁遺跡
走到一半 刷的一聲 某物從山壁而降
定睛一看 是條蛇 而且直挺挺~~
真的沒把我給嚇死耶~
爬山這麼多年 我還是第一次 這麼近的看到這麼大隻的蛇 不過還好是隻無毒的過山刀
等過山刀大哥離開之後 在靜悄悄的離開 超可怕的呀~
走到底會看到一個迷彩造型的吊橋遺跡
走回拱橋
兩個玩的正開心 已經忘了娘呀
剛剛經過一滑瀑 本來想帶他們三個一起去
但豬隊友說想要去車上補眠 所以就帶兩小一起去
長長的滑瀑到囉~
這邊也有一個平緩的小水潭
這樣拍起來 好有氣勢的滑瀑
這樣隨意的晃晃 也待了2個多小時
是個夏天很適合帶小孩來健行玩水的好地方喔
還有峽谷 滑瀑等特殊的地理型態
是個寓教於樂的好地方 ~~
推薦給大家 有空來走走喔~~
也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抵達 可在暖暖車站附近搭乘603公車
不過個人的感想是 基隆市公車時刻似乎不太準耶~~
http://www.klcba.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pageID=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