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APR
2017
橫跨三大洲的旅遊防曬挑選
在這半年之內剛剛好去了歐洲、東南亞、澳洲
因為完全不熟悉歐洲的氣候,這次歐洲行讓我大踢防曬鐵板
本小生將老生常談挑防曬的簡單原則以及我針對三大洲氣候提出的完整產品建議
為何沒有美洲呢? 因為我明年才要去啊~ (去紐約喔)(被殺死)
▍ 挑選防曬的三大建議
(一)係數適中即可
沒必要硬逼自己選擇高係數,SPF50以上的防曬除了大家知道得容易偏黏外,由於法規並沒有規定防曬成分的總量上限,只規定各一防曬成分的總量上限,要是用了多種防曬成分但配方技術不好,就可能對肌膚刺激更大。
同時很多人選擇高係數是以為可以減少用量,但其實並不是的,根據實驗SPF50要是擦一半就只剩下SPF7而已,何況是很多女生每次防曬都擠一點點,我看了實在心寒,偷偷覺得可能只有SPF3吧
同時台灣法規限定SPF最高就是50! 並不是做不出更高,技術上要做到90、100都可以,但再增高係數除了增加的防護有限之外,若是以曬傷15分鐘會曬紅計算,50*15=750分鐘=12.5小時,太陽都下山了
綜合以上,勤補擦、擦足量即可,真的不用太執著係數
(二)油膩程度如何
這是旅遊防曬的關鍵,我大多會要吃飯店早餐前就先抹一輪,所以太油的防曬會油到讓人嚇到,雖然以我塗抹的量,清爽型防曬可能也會白到讓人嚇到,但好的防曬再均勻分布後就不會慘白一片。
而油不油膩就要看當地氣候來選擇,下面跟大家提到。
(三)不一味求防水
防水產品建議搭配卸妝產品使用,不然長期使用怕有阻塞毛孔的疑慮,反而增加長痘痘的機會。
(四)味道不過重
防曬品有獨特的味道,因為油脂和乳化劑的關係,甚至有些人會覺得熏眼流淚,甚至連旁邊的朋友擦防曬自己跟著流眼淚的案例也遇過,這時候只好換產品囉!
另外防曬也儘量選擇沒有香精的產品,因為香精分子小容易滲透,要是帶著本該留在肌膚表面的防曬滲入底層就可就不好了!
▍ 歐洲、東南亞、澳洲三洲防曬挑選
當然出門前一定要準備好自己的防曬,不過要是感覺稍有不慎,就在當地趕快買一個吧!!!
(一)歐洲
說實話,若為了四月份的德國,我帶的防曬失敗的徹底,一開始想說應該蠻乾冷的吧,結果天氣跟台北差不多溫度差不多、濕度差不多,早上可以穿短袖但晚上要加一件薄外套這種程度,我飛回來甚至感到台北有點冷,偏偏偷懶使用之前澳洲的用的極油極滋潤防曬banana boat系列,擦上去臉都超油而且粉刺也變多
Tips
- 按照膚質把平常在台灣用慣的帶去就對了
(二)東南亞
號稱東南亞小王子的我,除了緬甸、寮國、尼泊爾其他幾乎都踏遍了,東南亞氣候炎熱又非常會流汗,同時外加都穿短袖不然就泳裝防曬用量更大! 你可以這樣選擇
Tips
- 選擇開架產品大量使用! 買太貴捨不得用就等著變黑吧
- 選擇有涼感的,擦上去還不會那麼熱,我在樂園排隊的時候就可以擦三次!!
- 帽子、披肩之類不可少,拍完照玩完水坐到車上也不能鬆懈
(三)澳洲
乾! 乾! 乾!!! 沒有任何想法,只記得鼻孔乾到好痛,除了選擇較為黏稠的防曬之外,我不管多油都過幾分鐘就吸收了... ...
Tips
- 黏稠的防曬當地買比較好,台灣大多偏清爽
不過提醒大家,每人膚質不同,像我屬於乾性肌,如果是乾肌這篇你就一定要參考囉! 要是你本來就很油到了乾燥區域剛剛好那就恭喜啦! 其他膚質的人就更要時時注意膚況,一覺察不對就要立刻修正產品,畢竟天天吃飯都懶得吃一樣,肌膚也不能偷爛!
最後最後遇到不適合的商品就不要硬用了! 身旁的親朋好友好姊妹總會給它一個好歸宿的!
同場加映
喜歡記得幫我按個讚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