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NOV
2016
保濕到底怎樣才夠!
大家最擔心最常問,可說是日思夜夢的問題就是『保濕』了 (好像唐立淇周報的開場白)
這才發現好像沒有仔細寫過保濕,儘管,網路上關於保濕的好文不斷
但一個專業保養部落格,保濕這一課可不容錯過
所以就寫了這篇啦~
♘ Allen老師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cosfantasy/
♘ Allen老師痞客邦>>> http://allen1205.pixnet.net/blog
▍ 保濕保哪裡
下面這張是方便記憶的簡圖,顯示各個訴求主要作用在肌膚的哪一部位
你可以看到,保溼在角質層,也就是很外層的地方~
角質細胞是死掉的細胞,乾巴巴的話會帶來粗糙,一粗糙會增加陰影面積帶來暗沉、氣色差接踵而來
再看下圖,補充藍色東西之後,肌膚就會飽滿~
藍色的東西有天然保濕因子(NMF)、神經醯胺、角鯊烯(最近很紅的)、游離脂肪酸等等
所以別再以為保濕只是單純的補水唷,補完這些東西,還要留住才有用!!
(圖片來自網路)
▍ 大、小分子差在哪
除了滲透力、光是在使用觸感上就有所不同
◤ 小分子 立即滲透,深層保濕,比如醇類、常見的有丙二醇、丁二醇都可以增加抓水力,洗完臉不乾澀
◤ 大分子 瞬間成膜、網住水分、還可以有滑順的觸感,比如玻尿酸、卡波姆等膠體
但大分子的滑順感就只是因為成分啦,就像暫時幫肌膚穿一層絲襪,洗掉就沒囉!
不像是酸類換膚真的能讓膚觸變細緻,保濕的嫩感並不是真的肌膚從此變嫩
而且要記得也不是小分子就一定棒,大分子一定優! 好的配方要方方面面都要兼顧的
▍ 保濕步驟
(一) 補水!!
像是洗完澡,泡完溫泉之後角質層超級飽滿,充飽滿滿的水分
這時候隨便擦個霜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讓保濕效果更上一層樓
(二) 鎖水!!
其實就是補油啦,所以人家才叫你擦乳液、乳霜這些東西
而不同的「油」有不同的作用
● 礦物油(凡士林)一類,雖然沒有活性成分也不會跟人的細胞發生任何反應,但有很棒的保護力! 防護罩的概念
● 植物油一類(橄欖油、辣木油、摩洛哥油)裡面有很多脂肪酸(omega3-6-9)、才有滋潤營養的成分!
有哪種比較好嗎? 也沒有,就看你需要什麼!! 比如我現在全身乾癢又有點破皮,那就可以選擇凡士林,超級阻絕又不擔心過敏,是安心好選擇
而且現在很多商品都是油水混合的,這樣就可以一次滿足所需,比如《京城之霜精華油》、SKII《青春修護精萃油》
▍ 各膚質保濕對策
◤ 乾性
記得用偏油性的產品來保濕,植物油、精華油、乳霜類產品都能快速滋潤乾燥的肌膚
若臉非常乾又只想要靠玻尿酸原液來打天下,你就會覺得好像擦很久保濕度都還是不盡滿意
我自己就超乾,也常常用大量的油來按摩,雖然會搞的手和眼鏡都是很油,但卻可以迅速擺脫乾燥
◤ 中性
中性肌膚就是天之驕子,沒什麼要擔心,用一般的乳液和化妝水就好
特別乾燥的區域(兩頰、鼻翼)多擦一層乳霜、乳液即可
◤ 油性
幾乎可以不需要保濕,詳情參考舊文章《拯救油肌、保濕不是第一步!》
▍ 非保濕商品就不保濕
No!!! 所有保養品都有基礎保濕力,就算是控油產品裡面都會有保濕因子
從化妝水、精華液、乳液、霜都有基礎的保濕力!
除了代謝型商品如酸類、維他命A,不然幾乎沒什麼東西是會讓你越擦越乾的
通常覺得不夠保濕問題都在「用量」,擦多一點就迎刃而解
當然要是手邊產品真的太過清爽,每次都要擦很多才覺得夠滋潤,就是時候考慮換掉了!
畢竟錢難賺,手邊的東西可不能浪費
▍ 哪個比較保濕?
這題也高居把美容師煩死第一名
基本上每個人膚質不同,你必須先依照前面所說的方式來挑選適合自己的保濕成分
同時每個產品的組成不同,用起來也不一樣
有喜歡就習慣要悶悶的油油的才保濕,那就選擇凡士林一類的產品
有些人喜歡清爽的但又不會乾,那就選擇有醇類的或小分子玻尿酸的產品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對『夠保濕』的定義也不一樣
總之,只要沒有乾乾粗糙、沒有悶出粉刺
都可以自由自在的選擇搭配,沒有一定的公式!!~freestyle
▍ 調理膚質只有保濕可不夠
要讓肌膚變得越來越好,需要的是有營養的「活性成分」
比如胜肽、多酚、維他命C這些會發生作用的成分
若一味使用保濕產品,尤其是不與肌膚發生變化的惰性物質(凡士林) ,擦久了臉是不乾啦,但膚質也不會變好!!
所以若想保濕又想美白、抗氧化,單單選一罐玻尿酸保濕原液是絕對不夠的
像是Naruko的森玫瑰系列,除了保濕成分高,其他活性成分也是不惶多讓
用了才會更有感唷
所以為什麼有些保濕商品可以超級便宜,就是因為他都加一些廉價的保濕成分啊
讓你擦上去覺得好像有吸飽水了,但長期下來對肌膚一點益處都沒有,都只是暫時的假象而已
以上就是這次的保濕實錄囉!!
喜歡的話記得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