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UL
2016
京津驚驚之旅_走訪天津古文化街,品嚐地道天津味兒
這次出差在天津總共待三天,趁著最後一天下午來到天津古文化街,看看天津人平日裡的生活樣貌。
天津古文化街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店鋪所組成,是天津著名的商業步行區,天后宮(媽祖廟)位於街區中心,由此往兩邊分成南北大街。街區近百家店舖,最具地方特色的應屬「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工藝經營部」。
▲天津有個泥人張,台灣有個泥人吳,不過風格大不相同,泥人張彩塑創作題材來源於民間習俗、舞台戲劇、民間故事、古典文學名著;九份泥人吳則是因為本身有陰陽眼,因此作品大部份是自己親眼所見,或是鬼魂拜託他捏製的(驚驚)。
▲仙女妹妹問:「你們知道''楊柳青年畫''怎麼斷句嗎?」
答:「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起源自天津西青區「楊柳青鎮」故得此名。
天啊文藝氣息爆表。
▲我們從古文化街的後門進入,首先經過的是玉皇閣。
▲玉皇閣附近有棵「祈願樹」,樹上綁滿了人們對於健康、姻緣等的各種心願。
▲入內參觀跟祈願都要付費。
幸福美滿只要10RMB,步步高升要價150RMB!?
依據我文藝青年的判讀,意思就是知足常樂幸福唾手可得,別汲汲營營於名利啊。
▲古文化街上也有不少經營文房四寶及古玩字畫的店鋪。
▲有機會一定要來名流茶館聽聽相聲啊(扼腕)。
▲工資4000以上RMB叫作高薪招聘?!
▲京津行唯一一個紀念品出自此處,進貢給老爸,瓶子美呆了,決定單篇介紹。
▲這兩盆蚌類,是為了證明攤子上全是真貨。
▲「牛皮氣」,販售皮件製品,不得不稱讚一下中國人取名的創意。
看完了古文化街的特色商店,緊接著要進入天津道地的美食饗宴!
仙女妹妹說天津有幾個地道小吃,包括茶湯、煎餅果子、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及十八街麻花捲。
一、天津茶湯
茶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道點心,第一次吃是在飯店,覺得味道不好,沾了一小口便丟了。
後來經由仙女妹妹的介紹,才知道原來地道的茶湯要在古文化街才吃得到啊!
▲仙女妹妹說請認明古文化街裡頭這家「津門楊氏茶湯」才好吃哩。
▲熱騰騰的茶湯來哩,切記要邊吃邊和才好吃。
雖稱作「茶湯」,但沒有茶也不是湯,反而是麵糊狀!?
別看這茶湯外型普通,製作過程大有技藝!
加了藕粉後,師傅需將大銅壺裡的熱水注入碗裡,一氣呵成,不得間斷,才能成就這碗口感細膩,甜潤香醇的茶湯。
▲看師傅多靈活,一滴水也沒撒出來,拍手叫好啊!
麵糊有幾種口味任君挑選,我選了黑糯米,團員選了杏仁及桂花蓮子。
麵糊製成後,在上頭撒上白砂糖、果乾、堅果、黑芝麻等配料便大功告成。
▲飯店裡提供的茶湯,熱水竟然到了好幾回,沒有一氣呵成,而且麵糊與用料也不夠道地,我差點兒就要再茶湯上寫一個慘字了。
二、熟梨糕
熟梨糕其實跟梨沒有關係。
據天津市民俗專家張仲考證,熟梨糕的梨字應為「哩」字,表明此種食物已經「熟哩兒」,較為符合天津語系的說話習慣。
▲現點現做的熟梨糕口感極像發糕,淋上不同口味的果醬後,一口咬下去,熱騰騰的,味道還真不錯。
▲熟梨糕是以大米磨成粉米渣,蒸熟後作為主料。製作時將米麵置于木甑中,放在蒸鍋上蒸上一分鐘,然後在其上塗抹各種果醬即可。
▲仔細聽師傅說了一聲「好哩」,這發音真可愛哈哈哈哈。
三、煎餅果(餜)子
光聽名字還以為是小林煎餅,但就是摸不透果子跟煎餅有啥關係,殊不知原來「煎餅果子」就是「燒餅油條」!!!
▲右盤左上方那個疑似蛋餅的東西天津人兒就管它叫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的製作方式跟可麗餅有異曲同工之妙:以麵糊攤製成薄餅,再於餅上打入雞蛋攤開,後捲起再裹入脆餅等食材及調料作成的街頭小吃,在各地改良後流行,主要用作早餐。
不過,只有天津人的油條叫果(餜)子,到了北京一樣是油條,千萬別搞混了。
四、十八街麻花捲
製作麻花捲最有名的是桂祥發,由於當年店舖位於大沽南路十八街處,因而得「十八街麻花」此名。
▲這中型麻花可不便宜,一支要價3RMB,合新台幣約150元呢。
▲麻花捲又香又脆又甜,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據說這麻花捲最厲害之處,是在乾燥通風處放置幾個月都不走味,不棉軟、不變質。
這也難怪店鋪滿滿的都是麻花,為了方便現吃,有好大一部分的麻花沒有任何包裝,就大剌剌的擱在檯子上,任君挑選,另也有些小包裝的方便送禮。
和麻花捲一樣列為「天津三絕」的還有:「狗不理包子」及「耳朵眼炸糕」。
不過我們都沒吃到。
仙女妹妹說狗不理包子很普通,不曉得為何如此有名,因此不推薦我們去吃;
至於「耳朵眼炸糕」純粹是忘了去吃,要不然我還真想親眼一見被我聽成耳朵「癢」炸糕的東西長得什麼樣啊。
還以為是因為師傅在耳朵癢的時候製作出來而得名的哩。
▲一路上妹妹也教了我們不少天津俚語,像是這塊餅,就有個「天津大梨糕,吃了不摔跤」的slogan。
這句俚語瞬間激起團員的民族意識,battle了一句:「甲米香,嫁好尪」(台)哈哈哈哈。
實不相瞞,在前往京津出差前,我內心惶恐不安,以為所到之處總會有人如廁不關門、隨地吐痰或是街道環境髒亂不堪的情況發生。
但我錯了我根本井底之蛙,至少我去過的地方大部份生活環境人民素質都在水平之上,只有在天津車站跟某大樓廁所遇到設有鎖頭卻不能上鎖的悲哀。
而最令我驚豔的是,天津古文化街不僅整齊乾淨,洗手間更媲美百貨公司,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
果然,人生就是不斷地出走,如此一來才能跟世界接軌、開闊心胸與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