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DEC
2015
【合作】科博館30週年紀念特展 ♥ 鼎立30看先民鑄鼎鎔金的科學智慧特展
早安!跟我一起去看展覽!
台中科博館---明年就滿30週年囉!
為了這30週年,科博館推出 鼎立三十特展
邀請大家一起了解我們的歷史
了解 青銅器時代 的故事!
此篇與科博館合作
2016年是科博館成立30週年,30年來科博館與國人一同成長,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30週年慶,科博館結合湖北省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
聯合推出「鼎立三十-看先民鑄鼎鎔金的科學智慧特展」
上古先民累積了材料科學上的智慧,發展合金鑄造,將文明從石器時代帶入青銅時代
中國在約4000年前掌握了開採銅礦、冶煉銅錫鉛合金,以及鑄造銅器的技術,創造了許多禮器、兵器,與日用器皿
這些器物或自地下出土,或傳世至今,其成品的精緻及技術的先進,即使是今日的我們仍然讚嘆不已
整個展場都在介紹青銅器!
讓大家更了解青銅時代,青銅是什麼?
一走進展場,就先讓你了解什麼是青銅!以及青銅時代的故事
展場外,有一座 1:1複製的編鐘
- 編鐘是源於中國的傳統打擊樂器,由青銅鑄成,它由不同的鐘依照大小排列,並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
-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至秦漢,古代編鐘常用於宮廷雅樂,每逢征戰、宴會、祭祀
- 編鐘也是古代統治者專用的樂器,反映名分,是等級和權利的象徵,只有在天子、諸侯行禮作樂時方能使用
展場中也有介紹 銅的顏色
純銅是 紅色
但是因為銅的屬性關係,容易跟其他金屬結合
形成不同的顏色,像是青銅就是多了錫 . 鉛金屬等
現場也有模擬古代人開採的示意圖
以前古代的人挖掘的時候,使用的器具都很簡單
而且都是用徒手使用器具挖掘
挖掘的時候,若要確定這裡是否有銅礦
就會用木篩過濾,因為金屬的重量重會沉澱
加入水後,會把泥土帶走,若是篩出來有金屬,就繼續挖掘
以前的人沒有手電筒,在礦坑中光線不足就會用竹火簽
當竹火簽綑綁在一起燃燒時,就會像我們現在的手電筒一般,有照明的功用
展場中也有 模擬以前人冶煉的示意圖
前面有提到 純銅太軟,不夠堅硬
古代的書籍中有紀載
作鐘鼎 作斧斤 作大刃 ...等等的器具時
銅和錫的比例添加
當純銅加入其他金屬時,硬度就會變硬
其他金屬成分愈多,器具就愈堅硬
展場中除了介紹青銅時代
當然也有擺放出土的青銅器
地圖中各個國家圓圈大小不同
代表著他們的勢力大小範圍!
每個青銅器,都有他們的介紹
像這張青銅爵,就是古代人用來飲酒的杯子
作旅簋:
盛放食物的器具,形制似簋,但近於橢圓。此器出現於西周晚期,但到了春秋時期便少見
伯頌父方甗:
甗是一種蒸食物的器物,分成上下兩部份,上半部像方鼎,叫做甑,可以盛裝食物
下半部像是鬲,可以裝水,上下中間連接帶孔洞的隔片,可以讓煮沸的水蒸氣通過蒸熟食物
這就是展場外擺放的編鐘
編鐘很特別,因為凹凸不平的設計,所以一個鐘會有兩個音階
而這兩個音階都剛好差三度音
1:1複製品的 越王勾踐劍
劍面鑄有黑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
據說這把劍出土的時候,完全沒有生鏽的痕跡,
說明中國古人在金屬的冶煉和表面處理方面的技術在這個時期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吳王夫差矛:
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的專用兵器,青銅鑄造
除了有名的器皿跟武器之外
當然也有青銅時代出土的古物
曾侯乙青銅尊盤:
從曾侯乙的墓中挖掘出來的青銅尊盤,證明了曾侯乙當時的地位
是一件戰國早期青銅器,分為上面的尊和下面的盤兩部分,整套器物紋飾繁縟且有很多鏤空裝飾
推測為失蠟法鑄造!
展場裡除了介紹挖掘出來的古物外
當然也有介紹,古代人是如何鑄造青銅器
在那個時期,早期鑄造的方法以泥模是最為常見,但後來西方引進了 失蠟法
比較高難度的器具,就用失蠟法鑄造,也比較省人力
整個商朝的青銅器對照圖,有在展場中展示
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了解整個青銅時代的故事
參觀完整個展覽,現場有拓印畫可以玩
也有紀念章可以蓋章作紀念唷!!
另外也有很多的體驗活動:
- 古銅礦坑採礦體驗
- 扛鼎親體驗
- 3D列印製模
青銅工坊:透過觸摸、翻摸、仿製等方式,瞭解銅礦開採、冶煉、鑄造的技術
我為青銅器換衣服:結合手工紙與紋飾描繪,瞭解青銅器紋飾及代表性紋飾的發展
樂玩編鐘:透過觸摸編鐘等互動,瞭解編鐘的外形、紋飾、禮樂制度和音樂性能
除了以上的活動外,也有互動遊戲:
透過闖關方式的遊戲互動,瞭解青銅開採及冶煉的相關知識
利用青銅器展示內容設計搶答題目,透過競賽方式讓觀眾或學生團體更深入理解青銅器的各項科學意涵
鼎立30展覽只到2016/2/22
大朋友小朋友趕快去參觀
爸爸媽媽也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去體驗
票價資訊:
校園優惠票180元